提起紅色、黃色預警,很多人首先會想到高溫或暴雨警報。在西南管道蘭成渝分公司重慶站,也有一套類似的紅黃藍“三色預警”機制,被用來嚴控第三方施工。
9月6日,記者進入重慶站辦公區,在走廊右側看到一張“三色預警”示意圖,轄區管道走向清晰可見,上面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小牌指向管線上的一個個點,不同顏色預示著這個區域第三方施工的風險級別。示意圖標示,管道5米范圍內風險屬于紅色預警,需24小時監護;5米—50米的區域屬于黃色預警,需事前進行控制;50米—200米屬于藍色預警,需事前進行預防。
“管道安全最頭疼的就是第三方施工!”蘭成渝分公司管道保衛科科長唐清揚說。第三方施工不確定性大,且大多數施工方對管道運行情況不了解,對破壞管道的危害性認識不足。隨著川渝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的推進,近年來各類工程建設如同攀爬的藤蔓向蘭成渝管道蔓延開來。面對日益嚴峻的交叉施工,如果不主動出擊,就會帶來隱患險象環生。
“實行三色預警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斷纜次數大幅減少。”重慶站站長宿明說。以往,監管第三方施工多是憑經驗,由于點多線長,站上人手不足,有時施工已經“火燒眉毛”才開始行動。重慶站管道巡護工李健表示,“三色預警”讓風險防控重心前移、有了明確的標準。
雙福新區有家企業計劃在管道旁邊修建加油站,被列入紅色預警。重慶站主動與這家企業溝通,使他們最終放棄修建;大渡口區有個老百姓想在自家房子邊上修車庫,距離管道不足5米,站上員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后成功阻止施工……很多第三方施工造成的隱患,都被“三色預警”機制消滅在萌芽狀態。
按照規定,“三色預警”的風險點每月更新一次。經過幾年的運行,“三色預警”幫助重慶站發現了一些規律性問題:新開發區建設速度快,是紅色預警的高發區,夏季是第三方施工的高發季節,農家樂建設增多,逐漸成為風險防控的重點。“三色預警”就像三道嚴密防線,層層設防,層層阻擊,為管道安全運行筑起防護墻。(來源:中國石油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