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長魯昕介紹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的有關情況時表示,職業教育在改革中探索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持續向好,并保持較高水平。職業教育已成為中國發展實體經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支撐。

魯昕表示,近年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2013年全國共有職業院校1.36萬所,年招生1016.7萬人,在校生2933.8萬人,其中中等職業學校1.2萬所,年招生698.3萬人,在校生1960.2萬人,分別占高中階段教育的45.9%、44.5%。高等職業院校1321所,年招生318萬,在校生973.6萬,分別占高等教育的45.5%、39.5%。另外有非學歷教育注冊學生5593萬人。
“十一五”以來,職業院校累計為國家輸送了近8000萬名畢業生,占新增就業人口60%,成為我國中高級技術技能人才的主要來源。以加工制造、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民航、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旅游服務、信息服務、汽車維修等行業為例,近年來一線新增從業人員中,職業院校畢業生占七成以上。總的來看,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持續向好,并保持較高水平。
魯昕還介紹,我國中職畢業生就業呈現四個特點:一是加工制造類專業畢業生人數最多、就業最好,占20%,就業率達98%。二是在本地就業人數最多,占69.7%。三是在第三產業就業人數最多,占57.7%。四是絕大多數在城鎮就業,占95.8%,每年約有500萬農村學生通過接受職業教育實現了到城鎮就業。新生代農民工大部分都能帶技能到城市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