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的將來,一大批經3D打印的技術裝備將在國防事業上發揮重要作用。3D打印技術使得戰機極大地減輕重量,飛行速度得到極大提升,在空中變得愈發靈活。有美媒報道,為減機身重量,殲31用了大量3D打印部件,其中包括鈦翼樑。

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消息稱,殲31目前繼續在瀋陽飛機工業集團的一個研究場所進行試飛。據已公開資料顯示,殲31長17米,翼展11.5米,大小與美國的F35“閃電”Ⅱ型戰機差不多,比F22、殲20略小。一旦服役,殲31可能會與殲20組成“高低”組合,就像美空軍的F35和F22組合一樣。殲31還可能到航母上服役。
報道稱,殲31的配置包括內部武器艙、隱形機身以及相控陣雷達。據說殲31使用了殲19的技術,自2012年秋天以來,殲31已在瀋陽進行了最少6次試飛,目前第二架樣機正在組裝。
報道認為,為節省重量,殲31用了大量3D激光打印部件,其中包括鈦翼樑。與F35相比,殲31用了兩個更小的俄羅斯RD33引擎,這樣殲31的機身就比F35更扁平,具有顯著的空中優勢,因為更扁平的機身意味武器艙更小,不過負擔減小也會提高燃料效率和速度。殲31也許能夠在翼下攜帶鷹擊12反艦導彈,不過要付出不能隱形的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