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国产一区二区_天天影视欧美综合在线观看_日本一区视频在线播放_japan乱配videos老少配

關閉
微信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國內新聞 » 正文

機遇挑戰并存 信息技術產業四方面待突破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4-17  來源:中國工業報  瀏覽次數:24
       “我們越來越深切地認識到,在人類技術發展史上,從來沒有一種技術能夠像信息技術這樣,創新步伐如此迅速,發展活力如此持久,經濟社會影響如此之大。”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劉利華在4月10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主論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說。 
  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的實踐告訴我們,很少有一個行業像信息技術產業那樣不斷涌現出如此眾多的顛覆性新技術,不斷涌現出令人眼花繚亂的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涌現出一批批足以挑戰現存者的新生力量,不斷涌現出新的游戲規則、新的產業形態。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傳承與顛覆、追趕與超越、競合與重生相互交織的發展史。 
  集中力量突破關鍵技術 
  “特別需要關注的是,時至今日,信息技術領域硬件、軟件、內容、服務的創新步伐依然迅速,融合化、集成化、智能化、綠色化特征更趨突出,成為引領新一輪技術創新浪潮的重要動力。”劉利華如是強調。
  對于今后一個時期我國信息技術產業如何布局,劉利華指出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選準突破口,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具體來說,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力:
  加強戰略謀劃,確立競爭新優勢。要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保障需求,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明確重點任務,完善組織管理和協調推進機制。立足應用牽引,推動融合發展,確保自主可控,力爭在全球產業格局的深刻調整中確立國家競爭新優勢。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集中力量突破核心關鍵技術。要加快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集中力量,全力突破操作系統、核心芯片、新型顯示、新型電子元器件等核心基礎產業關鍵技術,提升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基礎制造裝備的研發設計和制造支撐能力。
  深化信息技術應用,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推動信息技術應用和全面覆蓋,創造市場空間,帶動現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揮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融合優勢,提高經濟信息化水平。
  適應居民消費升級要求,培育信息投資與消費熱點。加快實施“寬帶中國”工程,推進下一代互聯網規模商用和前沿性布局,積極發展寬帶接入、移動互聯網、IPTV、手機電視等融合性服務,帶動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等終端消費,推動電子商務、云計算、物聯網、數字家庭等快速增長。
  信息消費機遇與挑戰并存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羅文做了主題為“把握信息消費態勢,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演講。羅文認為,當前信息消費呈現四大新態勢:態勢之一是消費需求快速擴張,熱點領域不斷涌現。態勢之二是消費結構持續調整,內容和服務比重在提升。態勢之三是消費行為更趨多元,互動參與將成主流。態勢之四是消費方式日趨移動化,智能終端成為重要渠道。
  同樣,信息消費帶來的機遇也是顯而易見的。羅文指出,信息消費促進了智能終端產品普及和創新發展,提升了電子基礎技術和產業支撐能力,為面向服務的商業模式創新提供新思路。此外,信息消費還促進了新興業態發展,包括大數據、電子商務等。
  不過,信息消費帶來的挑戰一樣不容忽視。一是高速率、大流量的數據業務增長需求與信息基礎設施支撐能力不相適應。二是國產品牌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和自主技術、高端產品供給能力偏弱不相適應。三是跨接融合競爭加劇與傳統企業戰略轉型滯緩不相適應。四是目前信息消費的快速增長與信息安全保障部強、監管力度不足之間不相適應。
  演講最后,羅文提出了五項發展任務:一是加快寬帶和移動網絡演進升級;二是提升自主、高端信息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三是著力構建“智能終端+內容分發渠道+應用軟件與數字內容服務”的產業生態系統;四是堅持服務牽引和示范帶動,鼓勵支持新型業態商業模式創新;五是營造規范、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費發展環境。
  分類監管互聯網金融 
  自2013年6月份阿里巴巴推出“余額寶”和7月份新浪公布“微銀行”之后,騰訊發布微信5.0,新添“微支付”和“微理財”功能,直到2014年3月11日,中信銀行與騰訊、阿里巴巴宣布即將聯合推出網上虛擬信用卡。至此,互聯網金融風潮愈演愈烈,成為一種跨界的新業態,對傳統金融業乃至整個社會都帶來深刻變革。
  中國人民銀行條法司司長穆懷朋表示,互聯網金融本質上還是金融,傳統的金融風險同樣存在,還可能存在新形式的風險,應當對現有業務形態比較明確的機構,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借貸、基金網上銷售等業務,在現有職能框架內實行分類監管。 
  穆懷朋指出,現有法律規則沒有對現有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屬性做出明確規定,很多已經實施的業務缺乏專門法規規范,導致一些機構可能越界。一方面,互聯網金融沒有改變金融的風險屬性,固有的信用違約和期間錯配等問題并未消除,一些新形式的風險如信息安全和信息泄露等問題開始顯現。另一方面,一些新業務尚未在權威部門進行認證。 
  對于此前央行叫停二維碼支付和虛擬信用卡的規定,穆懷朋解釋稱,移動支付領域的二維碼應用沒有統一標準,也出現過不法分子利用二維碼非法詐騙的案件,各國的央行目前也沒有大規模應用二維碼的案例。而虛擬信用卡等產品,則不能滿足賬戶識別和實名制的法律規定,容易產生洗錢等風險。 
  “人民銀行支持和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態度不會改變,監管會給創新留下空間,但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是必須遵守的原則。”穆懷朋稱。

weixin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