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鈑金行業網】《意見》的出臺對目前光伏行業來說是利好,不過關鍵還看執行效果。林伯強說,《意見》的不足之處在于“補貼資金、并網電價”方面的信息不夠具體。
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曾下發《關于完善光伏發電價格政策通知》征求意見稿,對分布式發電進行0.35元/千瓦時的補貼,補貼資金來自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由電網企業向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轉付。但該意見稿公布后,受到眾多國內光伏企業的反對,它們認為補貼額度過低,不能激發企業積極性,無法促進光伏產業發展。
7月有消息稱,國家對于第一批7省7市光伏產業園示范項目審批名單及補貼方案已發布,補貼標準確定為0.42元/度。
任浩寧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補貼資金的缺口非常大,具體來源還不夠明確,不管每度電補貼多少,資金從哪來,到哪去,中間經過誰的手,誰來監管等問題有待明晰。
據了解,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光伏電價補貼政策預計8月份會出臺,“不過這取決于政府的日程安排”。
雖然截至目前細則還未出臺,但《意見》明確了“20年的補貼年限”仍給光伏企業帶來一針強心劑。《意見》說,將根據光伏發電發展需要,調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擴大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規模。
對于現存短期補貼不到位等問題,《意見》中也提到,要求電網全額收購光伏發電量,中央財政按季向電網預撥補貼資金,電網與電站按月全額結算。
除了補貼資金,多位受訪人士還對上網電價提出了憂慮。《意見》說,根據資源條件和建設成本,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通過招標等競爭方式發現價格和補貼標準。
“但落實起來非常困難。”任浩寧說,眾多光伏企業難以和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對等地交流。林伯強也憂慮地說,等到光伏發電做到10兆瓦、20兆瓦的級別時,并網就可能成為一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