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霧器多設在吸收塔的頂部。若吸收塔出口不設置除霧器,這不僅造成SO2的二次污染,同時對煙囪的腐蝕也相當嚴重。所以在脫硫塔頂部凈化后煙氣的出口應設有除霧器,通常為二級除霧器,安裝在塔的圓筒頂部或塔出口的彎道后的平直煙道上。后者允許煙氣流速高于前者。對于除霧器應設置沖洗水,間歇沖洗除霧器。凈化除霧后煙氣中殘余的水分一般不得超過100mg/m3,更不允許超過200mg/m3,否則含沾污和腐蝕GGH、煙道和風機。
(1)除霧性能
除霧性能可用除霧效率來表示。除霧效率指除霧器在單位時間內捕集到的液滴質量與進入除霧器液滴質量的比值。除霧效率是考核除霧器性能的關鍵指標。影響除霧效率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煙氣流速、通過除霧器斷面氣流分布的均勻性、葉片結構、葉片之間的距離及除霧器布置形式等。對于脫硫來說,目前用于衡量除霧性能的參數主要是除霧后煙氣中的霧滴含量。一般要求,通過除霧器后霧滴含量一個沖洗周期內的平均值小于75mg/Nm3。該處的霧滴是指霧滴粒徑大于15μm的霧滴,煙氣為標準干煙氣。其取樣距離為離除霧器距離1-2m的范圍內。
(2)壓力降
壓力降指煙氣通過除霧器通道時所產生的壓力損失,系統壓力降越大,能耗就越高。除霧系統壓降的大小主要與煙氣流速、葉片結構、葉片間距及煙氣帶水負荷等因素有關。當除霧器葉片上結垢嚴重時系統壓力降會明顯提高,所以通過監測壓力降的變化有助把握系統的狀行狀態,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處理。濕法脫硫系統除霧器的壓力降一般要求小于200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