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表示,在高產量下,價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環保政策的支持。青島上合組織峰會、中央環保督查組入駐10省區、7月初,唐山發布三種污染氣體減排攻堅計劃,這對后期還有影響。包括國務院出臺的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人大常委會召開緊急臨時會議,審議環境保護相關政策等。環保政策,總體影響的是市場心態,心態的變化更多的體現在期貨上。近一段時間,期貨市場表現明顯好于現貨市場。
而需求方面,投資增速下滑趨勢不變,季節性減弱風險增強。今年開年建材需求形勢不佳,經濟下滑風險大,國家及時的政策調整扭轉了這種局面,使得需求基本穩定。4月份PPP項目清理暫告一段落、央行大幅降準1個百分點、中央政治局會議時隔三年再強調擴大內需,6月份央行再度降準,7月初國務院再度發文強調擴大內需。地方政府、國企、金融機構去杠桿的大政策并未變,基建難有特別出色表現。
分析師說,全國鋼材庫存經過18周的消化,累計下降了927萬噸,降幅達到53%。目前庫存838萬噸,比去年同期高51萬噸,幅度為6.5%。6月下旬末,鋼協統計鋼廠社會庫存量在1142萬噸,連續4旬保持相對較低水平,總體壓力不大。
分析師表示,7、8月份淡季,受麥收、高溫、多雨帶來的季節性需求減弱、較高的鋼鐵產量壓制、中美貿易戰實質開展都對鋼市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利空影響。但是受宏觀貨幣政策寬松微調、總體鋼材庫存壓力不大、北方地區為采暖季提前趕工的需求和各種層出不窮的環保限產政策的利好因素下,目前多空雙方力量相對均衡,沒有重大突發利空利多因素的情況下,鋼價保持窄幅波動可能性大。
此外,分析師還提醒說,中長期操作需防控風險,其可能產生風險的有3點需要格外關注:已經連續數月保持高水平的鋼鐵產量以及實質形成的高產能釋放能力,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去杠桿背景下,建筑鋼材下游企業資金日趨緊張的問題,還有中美貿易戰背景下,機電產品出口可能受到的沖擊,最終影響板材、特鋼等產品需求。來源: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