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国产一区二区_天天影视欧美综合在线观看_日本一区视频在线播放_japan乱配videos老少配

cshma daibao cshma lianmeng english shangwu paiming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 正文

鈑金工的“闖關游戲”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5-23  瀏覽次數:11

     在廣汽本田黃埔工廠車身小型變形返修車間里,一臺汽車的車身鐵皮從進入車間到出車間只能停留43秒。在這短短的43秒之內,鈑金工需要迅速判斷車身是否有變形、變形狀況如何、需不需要加焊點等。如果是凸變形,則用鐵錘敲打平整;如果是凹變形,則需要用銼刀深入車身內部修復。而一塊車身鐵皮使用的鈑材厚度只有0.8毫米,力度稍有不慎,不但修不好,還可能導致整臺車身報廢。

  32歲的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車身部焊裝一科鈑金工葉世遠,12年來堅持在生產一線,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絕佳的手藝。2013年至2014年間,葉世遠在半年時間里反復試驗,發明了一項重要返修工具——快速拉拔器,攻克了以往在車身鈑材表面直接點焊,拉拔返修時造成鈑材表面局部受熱,發生波浪變形后更難返修的難題。不僅如此,葉世遠先后發明凹變形快速撬起器,參與改造環保生產線,目前還正在研究如何在車身帶漆返修時不破漆。

  雖然汽車生產越來越自動化,但機器仍然無法實現精確地識別車身細小變形以及完美修復。葉世遠這樣的鈑金工,依靠經驗,完成著機器所不能完成的工作。這些來自一線的鈑金工將經驗轉化為創新發展,推動著汽車工業裝備和技術的不斷升級。

  解決難題

  半年研究出快速拉拔器

  瘦瘦高高的葉世遠說起自己的發明總有些不好意思:“我也沒想到能發明出這些工具。”5月16日,在焊裝一科車間里,葉世遠身穿白色工裝,展示一臺“T型拉桿”似的機器——這是他在2013年發明的“快速拉拔器”。

  在焊裝一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有了分流軸,鈑工不用愁”。“分流軸”說的就是這臺拉拔器。“你看我直接把拉拔器的針頭連接在鈑金上,然后輕輕一拉,這塊凹形就起來了。”葉世遠示范拉拔器的用法時說。

  這比傳統的修復方法省時多了。在大多數的汽車工廠里,如果車身鈑材出現大的凹變形,通常的修復方式是鈑金工先在凹點處安一個拉桿似的拉拔器,利用焊機對著凹點連續點擊,以高溫將拉拔器與鈑材粘接牢固。而后拉動拉拔器,迅速將凹點拉平。但高溫也容易造成鈑材二次扭曲變形,嚴重時甚至導致整塊鈑材報廢。

  “這個發明是因為我的一次失誤才想到的。”葉世遠尷尬地笑著說。2013年上半年,葉世遠在一次修復鈑金過程中,因為時間緊迫,不小心造成車身上一塊本只有拳頭大的變形二次大面積彎曲,整個車身鈑材被迫廢棄。雖然工廠沒有責罰于他,但葉世遠始終懷有愧疚。

  焊裝一科科長李志宏與葉世遠亦師亦友,平時關系較好。看到葉世遠情緒低落,李志宏時不時過來與他說說話,并鼓勵葉世遠:“與其內疚,不如想想怎么改進。”

  2013年下半年,葉世遠著手研究改良工具。但因為這項技術沒有先例,葉世遠手頭也沒有現成的資料可以查閱,研發工作進展得不是很順利。每到收工時,工友們相約聚餐,葉世遠只能擺擺手,默默回家搜集資料。每逢周末,葉世遠跑到市區,在大小書店搜尋購買相關書籍。

  半年時間里,葉世遠先后改良8次,成功制造出一臺“快速拉拔器”。快速拉拔器不需要對著凹點點焊,焊機在側邊導熱將針頭本身灼至高溫,與鈑材瞬間粘接。因為接觸點小,產生的熱量小,周邊鈑材的變形也少,解決了以往鈑材表面因為受熱而發生大變形的難題。

  因為效果突出,葉世遠在工廠出名了。快速拉拔器迅速被推廣至全廠使用,并介紹到廣汽本田旗下的其他工廠。“這套工具是小葉原創,在其他工廠都沒有,說不定以后所有汽車工廠里都會用到快速拉拔器。”李志宏很得意這位“弟子”。

  1

  快速拉拔器:不需要對著車身鈑材凹點點焊,焊機在側邊導熱將針頭本身灼至高溫,與鈑材瞬間粘接。

  優點:接觸點小,產生的熱量小,周邊鈑材的變形也少,解決了以往鈑材表面因為受熱而發生大變形的難題。

  2

  凹變形快速撬起器:在傳統銼刀上面增加一支定位桿,定位桿與銼刀頭齊平。

  優點:即使在車身外也可以看到銼刀是不是精準定位到變形點。

  不停闖關

  挑戰“不破漆”修復車身

  “你說我要不要把我的發明申請個專利?”葉世遠詢問著記者。自從有了第一次發明之后,葉世遠似乎“剎不住車”,每隔一段時間總要搗鼓出一些新鮮“玩意兒”。

  葉世遠被工友們津津樂道的還有一項發明——凹變形快速撬起器,一把改良過的銼刀。銼刀是鈑金工最常使用的工具之一,但在修復一些凹變形時,需要把銼刀伸入到車身內部。“我們無法判斷銼刀有沒有對準變形點,只能憑感覺。”葉世遠說道,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老工人,也會有定位不準的時候。

  葉世遠在銼刀上面增加了一支定位桿,定位桿與銼刀頭齊平,這樣即使在車身外也可以看到銼刀是不是精準定位到變形點。此后,包括構建環保生產線、削減震蕩片使用量等課題,都有葉世遠的身影。

  葉世遠最新的研究課題是“不破漆”返修。時間退回到2015年年初,葉世遠去涂裝車間學習帶漆返修。噴過漆的車身修起來程序復雜,通常都是先用砂輪將變形點四周的油漆磨掉,方便找到變形點,然后將變形處拉平,最后再噴一遍漆。在此過程中,“破漆”不可避免,既耗費時間又浪費油漆。

  “你說一臺好好的白色車或者紅色車,磨掉一塊漆多難看。即使最后上了同顏色的漆,那還是不如原裝的好。”葉世遠思考著改變現在的帶漆返修方式。

  關鍵第一步是在不磨掉漆的情況下固定住變形點。葉世遠一開始考慮用502膠水滴在變形點上。但502膠水干得慢,耽誤時間,且502膠水本身對油漆也有一定的腐蝕作用。于是,葉世遠放棄502膠水,嘗試改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真空吸盤。真空吸盤粘結快,且無腐蝕性,比502膠水理想。但很快葉世遠又陷入糾結,吸盤底座面積大,而很多變形點都較小,吸盤反而遮蓋住變形點,無法精準定位,不利于操作。

  目前,葉世遠正在使用裝修時經常使用的膠槍做實驗。在找到變形點后,用膠槍在點上打上密封膠,粘結牢固。等到修復后,輕輕一扯,就可以將膠粒拿掉。通過這樣的方式,在不破壞漆面的情況下固定住變形點。

  類似這些技藝改良或創新,對葉世遠來說已經習以為常。葉世遠說自己就像“冒險島”游戲里的管道工人,在一關一關地闖過去。

  實踐創新

  “雖是手藝活還是要靠腦力”

  在汽車生產制造中,許多工作是機器無法替代的,尤其是鈑金,小到銼刀和小砂輪機的操作,大到一般平面撬平矯正返修、CO2點焊拉拔返修和開孔返修后再補孔修復等技術,都需要高素質的鈑金技能人才。

  近些年,我國的汽車工業得到飛速發展,產銷量逐年提升。但比較遺憾的是,汽車工業的專用生產裝備目前絕大部分還是依賴進口,嚴重影響了汽車產業的競爭力。汽車工業轉型升級,重要的是制造裝備的升級,這也需要一線工人在實踐中以經驗促創新。

  廣汽本田黃埔工廠的前身是法國標致汽車在中國的合作項目,當時生產的標致505轎車使用法國技術,性能優良、裝備豪華,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曾與桑塔納稱霸中型車市場。此后由于經營策略失當,標致汽車退出中國市場,但留下了一批先進技術,例如葉世遠等使用的銼刀,在日本本田工廠都沒有。葉世遠等年輕的工人從老師傅手中學習到先進的技術,并加以改造,逐步推動著汽車工業的裝備升級。在廣汽本田內部,企業一直鼓勵員工創新發展,鼓勵員工提出研究“課題”,為員工的創新提供支持。

  “鈑金工雖然是手藝活,但還是要靠腦力。”葉世遠總結道。葉世遠利用閑暇之余,針對各類鈑金缺陷的特點及其處理方式,總結出一套實用的鈑金處理手冊,以供周圍同事查閱和學習,極大地提高了本崗位人員日后對類似問題的處理速度。

  2004年葉世遠從技校畢業進入廣汽本田,十二年如一日地從事著鈑金返修工作。2014年,葉世遠與來自廣東13家汽車廠的鈑金工參加“廣東省汽車行業汽車鈑金工職業技能競賽”。決賽階段,參賽選手需要將一堆凹凸變形的鈑金在30分鐘之內拉平。比賽開始之后,很多選手立馬拿起錘子開始敲擊,但因為力度控制不穩,不得不重新來過。葉世遠憑借過硬的本事,有針對性地選擇工具,將鈑金拉平,最終獲得第一名,并榮獲“廣東省技術能手”稱號。

  葉世遠笑稱:“估計我這輩子都只會與鐵皮打交道了。”他接下來準備為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推廣自己的發明。

  3

  “不破漆”返修(研究中):在找到車身變形點后,用膠槍在點上打上密封膠,粘結牢固。等到修復后,輕輕一扯,就可以將膠粒拿掉。

  優點:不需要把變形點四周的油漆磨掉。來源:南方日報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
?
網站首頁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粵ICP備09005532號-1
粵ICP備09005532號-1
Powered by DESTO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