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国产一区二区_天天影视欧美综合在线观看_日本一区视频在线播放_japan乱配videos老少配

cshma daibao cshma lianmeng english shangwu paiming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 正文

政策暖風頻吹 鋼煤“去產能”效應初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4-21  瀏覽次數:12
 

一季度鋼鐵、煤炭產量同比降幅呈現繼續擴大態勢。

進入4月份,去產能政策再度“升級”,8個專項配套政策文件正在陸續印發。繼4月14日和15日,國土資源部及人社部分別下發相關配套文件之后,4月18日,安監總局也發布了相關文件。隨著政策的頻繁出臺,產能嚴重過剩的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初見成效。

根據中國煤炭運銷協會4月19日發布的一季度全國煤炭經濟運行情況,1月份至3月份的煤炭產量出現下降。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產量為8.1億噸,同比下降5.3%,其中3月份產量2.94億噸,同比下降4.5%。

與此同時,煤炭庫存有所減少。截至3月底,煤炭企業、重點發電企業、主要港口的存煤量都出現下降。

煤炭企業3月末的存煤量為1.15億噸,同比下降9.4%,較年初下降10%。重點發電企業的存煤量為5900萬噸,同比下降6.4%,比年初則下降約20%。主要港口存煤量下降到了2877萬噸,同比減少2553萬噸,下降47%。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19日透露,今年第一季度國內鋼鐵、煤炭產量都是負增長。其中,粗鋼產量是同比下降3.2%,原煤產量下降5.3%。

此前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粗鋼產量8.04億噸,同比下降2.3%,為近30年來首次出現下降;去年全國煤炭產量36.8億噸,同比下降3.5%。與該數據相比,今年一季度鋼鐵、煤炭產量同比降幅呈現繼續擴大態勢。

寧吉喆指出,今年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際上近幾年大力推動簡政放權,大力發展新經濟,都跟供給側改革有關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就是“三去一降一補”,各地方、各部門都在加快貫徹落實。一季度經濟形勢的積極變化,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有很大關系的,初步顯現了改革的成效。

可喜的是,對于去產能,我國也從中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國家發改委表示,在煤炭去產能方面,山東能源集團、陜煤化集團,在產能壓減、轉產轉型、職工安置等方面積累了有益的經驗,這種經驗可以進行借鑒,目前已經開始推介這些典型。

分析人士表示,煤炭和鋼鐵行業要真正迎來復蘇,除了市場淘汰外,政府應加大整合力度,完善法律監管制度,果斷關停那些未經批準開工、環保不達標的小煤炭廠,并加快煤炭和鋼鐵企業轉型升級。

相關新聞

煤炭運銷協會通報當前全國煤炭經濟情況

據中國煤炭資源網消息,煤炭運銷協會18日通報了當前全國煤炭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國家進一步加大煤炭行業脫困工作力度,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國發[2016]7號文件),圍繞嚴格控制新增、淘汰落后、減量生產、調整轉型做了大量工作,全國煤炭產量和凈進口量下降,一定程度緩解了供求壓力,但受需求下降、產能過剩的影響,煤炭市場供需失衡、行業整體虧損、企業經營困難等問題依然突出。

產量下降。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產量8.1億噸,同比減少4540萬噸,下降5.3%,其中3月份產量2.94億噸,同比減少1384萬噸,下降4.5%。

鐵路運量減少。一季度全國鐵路發運煤炭4.76億噸,同比減少6079萬噸,下降11.3%(其中3月份發運1.59億噸,同比減少1711萬噸,下降9.7%)。大秦線發運下降21.4%,朔黃線增長49.2%。

一季度主要港口發運煤炭1.55億噸,同比增長2.9%(其中3月份發運5529萬噸,同比增長4.4%)。秦皇島港發運下降24.7%,黃驊港增長100.4%。

凈進口減少。一季度全國煤炭進口4846萬噸,同比下降1.2%;出口279萬噸,增長185.1%;凈進口4567萬噸,下降5%。其中,3月份進口1969萬噸,同比增長15.6%,出口127萬噸,增長296.9%。

煤炭消費減少。初步測算一季度全國煤炭消費9.1億噸,同比下降3.7%,其中電力耗煤4.7億噸,下降4.3%;鋼鐵耗煤1.5億噸,下降5.4%;建材耗煤1億噸,增長2.4%;化工耗煤0.7億噸,增長7.4%。

庫存有所減少。3月末,煤炭企業存煤1.15億噸,同比減少1200萬噸,下降9.4%,比年初下降10%。重點發電企業存煤5900萬噸,同比減少405萬噸,下降6.4%,比年初減少1480萬噸,下降20.1%,環比下降9.3%(4月10日存煤5527萬噸,可用18天)。主要港口存煤2877萬噸,同比減少2553萬噸,下降47%;比年初下降0.6%。

價格低位企穩小幅回升。目前煤炭價格仍處于低位,動力煤現貨價格仍低于2004年末水平,同比下降65元/噸,煉焦煤價格同比下降160-180元/噸。

投資明顯減少。全國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自2013年以來連續下降。2016年一季度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302億元,同比下降24.5%;其中民間投資189億元,下降20.2%。

行業整體虧損。前2個月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187.3億元,同比下降17.1%;虧損9.3億元,去年同期則為盈利82.7億元。協會統計的90家大型企業前2個月虧損24.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虧22.2億元。

協會分析稱,一方面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能源結構不斷優化,煤炭需求減少;另一方面國家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政策措施效果開始顯現,煤炭產量、凈進口下降,市場供需嚴重失衡的矛盾有所緩解。

當前煤炭經濟運行的內外部環境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煤炭市場下行趨勢有所緩解,但基礎尚不牢固,壓力仍然存在。

從宏觀經濟發展看,我國還處在重要的發展機遇期,但仍面臨復雜形勢。國內經濟長期積累的矛盾和風險進一步顯現,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新舊動能轉換相互交織,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從國內能源消費走勢看,一是能源消費增長減速換擋,消費強度持續下降。二是結構優化步伐加快。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由2014年的66%降至2015年的64%,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占比由2014年的16.9%提高到2015年的17.9%。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已占全部裝機容量的35%,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已占全球1/4,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占全球1/3。

從國際能源市場看,在石油價格企穩回升的同時,國際煤炭市場深度調整,供大于求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一是主要煤炭消費國需求減少。二是煤炭出口國資源供應充裕。三是國際煤炭市場價格持續下跌,近兩年跌幅近40%。

從國內煤炭市場看,當前市場供求壓力的緩解主要是國家推動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去產能、降成本、補短板,脫困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的成效,但行業改革和發展的任務仍十分艱巨,市場過剩的狀況沒有明顯改觀,隨著煤價的回升,一些已經長期停產停工的中小煤礦可能復工,國內煤與進口煤價差拉大,進口煤數量可能會進一步增加;上網電價和鐵路運價下調,市場對煤炭價格下降的預期增加,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來源:證券日報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
?
網站首頁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粵ICP備09005532號-1
粵ICP備09005532號-1
Powered by DESTO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