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與‘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兩個主動力,二者的主要結合點為智能制造,而工業大數據是實現智能制造的驅動力之一。”3月14日,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經信委主任牛弩韜向記者透露,這次他向大會提交了一份事關大數據與制造業跨界融合發展的建議,建議認為,我國應通過推進大數據應用實現制造業跨界融合。
牛弩韜認為,當前,我國工業大數據應用中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首先,挖掘工業大數據價值的技術體系尚未建立。當前,我國還處于推進智能制造的探索階段,對多數企業而言,能夠自我感知、自我記憶的數據采集感應系統尚未建立,處理復雜數據結構的數據處理技術仍需提高,高效的數據庫維護和管理機制還需完善。
其次,行業內外數據整合應用不足。目前,我國大數據整體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條數據采集應用較為廣泛,塊數據應用較為缺乏,行業內部數據和外部數據整合應用不足,跨行業的互動聚合效應尚未顯現,工業大數據亦是如此。
再次,企業各部門數據集成應用難度較大。企業內部數據的集成應用是實現生產、業務協同的首要環節,但目前眾多企業內部部門之間信息孤立情況比較嚴重,基本數據都是由系統采集和統計,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尚未打通和整合,致使數據利用率極低,為工業大數據的應用增加了門檻。
最后,工業大數據加工服務能力較為薄弱。由于客戶需求、生產環境等不同,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對數據的采集、處理過程和挖掘方向也各不相同,這就要求工業大數據加工服務企業需兼備工業行業專業知識與大數據處理能力。目前,我國數據加工服務企業的前向預測能力薄弱,多數只是將數據用于后向披露與原因分析。
為此,牛弩韜建義:一是加強工業大數據應用的組織領導。加強頂層設計,盡快制定出臺《關于促進工業大數據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工業大數據應用的技術、標準、產業,制定發展路徑,規劃并推動建立挖掘工業大數據價值的核心智能技術體系。二是加大財稅金融、投融資政策扶持力度。設立國家工業大數據發展專項基金,發揮專項基金的放大作用,通過投資補助、基金注資、擔保補貼、貸款貼息等多種方式,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工業大數據應用。三是健全推廣應用機制。實施一批具有特色的大數據應用試點示范項目,探索大數據產業的新模式、新業態。定期舉辦工業大數據應用優秀項目成果展,擴大工業大數據應用成果社會影響力。四是構建有效人才培育引進和激勵機制。積極營造有利于工業大數據人才培養和發展的外部環境,構建領軍型、科研型、復合型、實用型等多層次的工業大數據人才結構。注重對大數據人才的就業創業引導,制定更加開放、有效的人才激勵政策,建立適用的人才獎勵基金,激發創業、創新、創造活力。加快大數據人才職業化進程,建立大數據分析師等職業資格考試和認證制度,在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率先推行首席數據官(CDO)制度。 來源:全球五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