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鋼鐵行業的寒冬之際,鋼鐵電商卻逆勢殺入,這其中的邏輯是怎樣的?我們注意到,不同于日用百貨網購,中國每年近7億噸的鋼材消費中,真正通過網上在線交易的成交量卻不是那么讓人樂觀。但是,每個行業在低谷中都會迎來變革,鋼鐵電商亦是如此。
對鋼鐵行業而言,“互聯網+”的概念在當前最直觀地表現為鋼鐵電商的蓬勃發展,是行業進入轉型發展的新常態后醞釀已久的一次爆發。其真正的內涵包含了鋼鐵行業的整個產銷供應鏈,始于銷售端的電商化發展,而最終將歸于推動整個產業鏈,特別是生產端,向互聯網靠攏。
上海蔬菜集團官方網站22日公布的青菜批發價是每公斤3.31元,而中國鋼鐵早就跌破了這個價格。中鋼協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0月份,我國重點統計鋼企的鋼材銷售結算價格每斤不足1.6元。以上海期貨交易所螺紋鋼主力合約為例,今年7月初其價格跌破2000元/噸,8月初更是一度下挫到1800元/噸,12月22日的收盤價格為1732元/噸,折合成每斤鋼材的價格是0.85元。
然而,與整體鋼鐵行業不景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卻有著聲勢浩大的200多個鋼鐵電商,在這批鋼鐵電商背后是阿里、IDG、紅杉資本、復星集團等一批資本,但這些平臺到目前都不賺錢。
為什么鋼鐵白菜價,鋼鐵電商卻這么火熱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自2011年開始,鋼鐵電商發展進入新階段,鋼鐵行業產業鏈企業、互聯網企業紛紛涉足。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鋼鐵電商平臺有200多個。他們業務模式、盈利模式不盡相同,然而鋼鐵行業融資難、融資貴這個普遍性問題卻巧妙地通過蓬勃發展的新三板得以解決。目前,中鋼網和鋼鋼網均在馬不停蹄地增發融資。借助新三板的力量,在新三板掛牌后,鋼銀或也將很快啟動融資。
“現在的鋼鐵電商大多處于燒錢階段,目前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的鋼鐵電商暫時都是以上市為目的,上市是這批鋼鐵電商的第一步,相當于一次創業成功;而二次創業成功與否就看他們的互聯網+金融和供應鏈金融這兩塊能否取得突破。”生意社鋼鐵分社主編何杭生說。
200多家電商瞄上資本市場
鋼鐵業不景氣,鋼鐵電商卻十分火。火到什么程度?火到連馬云都意圖來分得一杯羹。先來看近期的資本動作。11月27日晚,停牌3個月之久的五礦集團子公司五礦發展(24.73,-0.19,-0.76%)宣布,其電商平臺五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礦電商)將引入阿里系的投資。阿里將其業務觸角伸向了早已受資本青睞的鋼鐵電商領域,雙方共同打造鋼鐵交易B2B平臺。
除此之外,就在本月,新三板鋼鐵電商梯隊中又多了三個“新朋友”。12月14日,報春電商正式公布登陸新三板;12月16日上海鋼聯(53.520,0.32,0.60%)公告:其控股子公司鋼銀電商獲準在新三板掛牌;12月17日,上海鋼之家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掛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加上此前已掛牌新三板的中鋼網、鋼鋼網、金陵鋼寶網,目前已有6家鋼鐵電商登陸新三板。加上計劃在新三板掛牌的積微物聯(大股東是攀鋼)、鋼為網、南鋼股份(3.14,-0.04,-1.26%)旗下的金貿鋼寶;及計劃爭取在上交所戰略性新興板掛牌的找鋼網,鋼鐵電商已出現在資本市場的各個角落。
記者注意到,自2011年開始,鋼鐵電商發展進入新階段,鋼鐵行業產業鏈企業、互聯網企業紛紛涉足。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鋼鐵電商平臺有200多個。
電商崛起:提效率、控成本、控風險
“鋼鐵企業低迷期才剛剛開始,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鋼價仍然有5%~10%的下跌空間,雖然向上仍然有反彈的可能,但是反彈的時間肯定會比下跌的時間短。所以,未來一段時間,我個人認為整個鋼鐵行業開啟了溫水煮青蛙的生存模式。”我的鋼鐵網首席分析師汪建華在《2015年中國鋼鐵市場基本分析》中指出。
那么,此情此景下,鋼鐵電商為什么卻能逆勢而上成為資本的寵兒?
上海鋼銀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白睿認為,正是鋼鐵行業現狀決定了鋼鐵電商的異軍突起。“利潤越來越薄,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越來越透明,成本越來越高,資金越來越緊張,需求越來越集中,貓膩越來越少。資金成本越來越高,優質客戶越來越少,操作風險越來越大,考核方向越來越不確定,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空間越來越小。總的來說,鋼貿商日子越來越難過。”
白睿稱,鋼鐵行業經歷了幾年的寒冬,也孕育了新的機會,鋼鐵O2O模式得到認可。隨著越來越多鋼企、流通企業以及終端企業對“互聯網+”鋼企認識度的不斷提升,用互聯網改造自己的工業模式也就成為必然的選項。
白睿分析鋼鐵電商形成的原因:首先是傳統行業效率低下;其次整個行業的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都比較高。而鋼鐵電商恰巧解決了提升產業鏈效率、控制流通環節成本和控制風險這幾個問題,。“鋼鐵電商的低成本與高效率決定了行業的發展前途。”
2012年初,找鋼網CEO王東帶領11人創始團隊開始了“互聯網+鋼鐵”的新模式的探索。王東這樣告訴記者:“自2012年以來,整整4年時間,鋼鐵行業一直處在產能過剩的市場環境下,整個鋼貿的大環境發生了劇變,鋼廠整體陷入困境、銀行等金融機構大規模的從行業內撤出并抽貸和限貸、相當數量的貿易商出現危機且有部分已經退出市場、一些倉儲和加工單位的利潤明顯下滑,甚至行業內的物流承運商也有相當部分經營困難。從種種跡象來看,可以這樣說,過去我們行業人士所熟知的經營手法已變得失靈和充滿風險,但同時,我們也看到行業內出現了很多新鮮的事物和新的經營模式。”
王東所指的出現新的經營模式,即是越來越多的鋼鐵貿易商積極響應國家“互聯網+”戰略。這批4年前開始打樁基建想顛覆傳統鋼貿模式的鋼鐵電商現在表現如何呢?
上海鋼聯2011年在創業板上市,2013年將戰略重點從資訊轉至電商交易,由上海鋼聯控股投資的鋼銀電商應運而生,并成為鋼鐵電商龍頭企業。截至目前,鋼銀電商在全國范圍內已經有12個交易中心、30家駐外辦事處、100家以上合作鋼廠。上海鋼聯集團董事長朱軍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鋼銀電商平臺累積交易用戶數超過5萬;每日寄售成交量突破8.15萬噸。
找鋼網這4年來同樣也取得爆發式發展。王東透露了這樣一組數據:從上線第一天交易177噸,到如今峰值達到21萬噸,3年半的時間,增長了1186倍。除了每天10幾萬噸的撮合交易之外,找鋼商城的每天銷售量已穩定在6萬~7萬噸,找鋼商城今年全年的銷售額將接近200億元,合作的鋼廠數量從2013年初的2家到現在已有92家,買家客戶群體達到6萬多家。(來源:機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