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電報道,過去4個月期間,約50%-80%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庫存目前都掌握在一位神秘買家手中。盡管LME的庫存信息不對外公布頭寸持有者的信息,但據部分交易商和經紀商透露,這位買家極有可能是倫敦金屬對沖基金Red Kite Group。
“Red Kite是金屬市場的一個主要參與者,他們的創始人以大膽押注銅價而聞名,也許這是一個全球銅價即將復蘇的信號。”某外資大宗商品基金的投資基金人士向記者透露。
據悉,截至10月22日,這位買家仍持有50%-80%的LME銅庫存,甚至在9月一度控制LME注冊倉庫中90%的現貨銅。10月28日,LME銅庫存總計161,050噸,按照當日LME三月期銅價6739美元/噸計算,該買家持有的銅庫存價值總計5.42-8.68億美元。
對沖基金還是交易商?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Red Kite并不是一個對沖基金,而是一個大宗商品交易商。”美國大宗商品研究機構CPM集團的創始人Jeffrey Christian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根據Red Kite 的公司網站顯示,該集團成立于2004年,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屬交易商之一。兩位公司創始人Michael Farmer和David Lilley都曾工作于德國工業貿易集團metallgesellschaft AG,該集團于1993年倒閉。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集團的資產管理規模達23億美元。截至發稿時,Red Kite公司尚未回復記者的查詢。
Red Kite創始人之一Farmer此前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公司每個月參與的銅交易占到中國銅供應量的15%。
“Red Kite集團旗下擁有一只名為RK Capital Management的對沖基金,此外也擁有貿易分支。從一個對沖基金的角度來看,建立如此大規模的多頭頭寸并不常見,然而如果從貿易公司的業務角度出發這樣的做法卻十分正常。”Christian指出。
同時,Christian透露,Red Kite在業內長期經營銅融資業務,主要通過提前付款的遠期合約給礦山提供現金流,以礦山將來的銅礦產量作為抵押擔保,并在正式交割日期獲得一定幅度的折扣。此外,還有一部分貿易商從礦山或用戶手中買入現貨,并約定在對方未來需要這批銅時以遠期價格賣回給對方,此舉可以幫助礦山和用戶獲得資金流。
“這些融資交易都會導致資金提供方持有一定數量的銅庫存。”他指出,并認為形成某個機構控制大量庫存的局面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一些參與大宗商品交易的銀行近年來紛紛縮減甚至退出現貨金屬交易業務,從而導致市場競爭減少。
大宗商品業務此前一直是銀行爭相競逐的高利潤業務板塊,但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新出臺的監管規則要求銀行退出該項業務以避免給金融體系帶來系統性風險,迫使一眾銀行紛紛逃離這個漩渦。
繼德意志銀行今年1月17日宣布決定全面退出能源、農產品、基本金屬、煤炭和鐵礦石交易后,摩根大通于3月幾乎將所有的現貨商品業務打包出售給了瑞士能源巨頭摩科瑞(Mercuria Energy )。此外,瑞士信貸也于7月22日宣布正式退出大宗商品交易。
押注銅價觸底反彈
目前,LME并未限制單一交易員在其倉庫中所持的金屬規模,但擁有可以防止市場逼倉情況出現的機制,具體包括要求集中持倉的公司對外短期借出金屬,并對這家公司該項服務的收費水平進行限制等。市場逼倉行為指的是,持有大規模金屬供應的一方利用自身的這種優勢來推高價格。
LME的新聞發言人在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時表示:“LME一直在監控旗下市場以保證交易有序進行。”她指出,LME制定的‘借出指導機制’是減緩由某個單一公司集中持倉而引起市場震蕩的最有效的手段。”
“很顯然他們(Red Kite)相信銅價已經接近市場底部,于是趁著現在的低價大量購買銅庫存,預期在市場反彈之后可以大賺一筆。”倫敦Bernstein資深金屬分析師Paul Gait表示。
上述大宗商品基金經理透露,Red Kite旗下的一只金屬基金在去年創造了50% 的驚人回報率。亮眼的業績背后就是完美押注銅價上漲。“去年年中,這支基金由看空轉為看多銅價,并在五六月份6600美元左右的價格低谷積累了大量的多頭頭寸,去年年底銅價比年中低谷飆升了近700美元。”
同時,Gait指出,如此集中的庫存對整個銅市場的價格影響主要為“短期波動”,從長遠來看,銅市場的走向還是取決于供給基本面的因素。
“雖然他們手上掌握了LME注冊倉庫很大一部分的銅庫存,但是相對于中國8000萬噸的銅消費量以及2000萬噸的全球銅消費量而言,占比十分微小。”法國新際集團亞洲商品交易董事付鵬江表示。
此外,由于目前銅市場處于現貨溢價狀態,即現貨價格高于期貨價格,近月合約價格高于遠月合約價格。因此一些投資者選擇從倉庫中提貨并以高價出售現貨精銅,從而使得LME的銅庫存自6月中一直徘徊在16萬噸左右,相比年初的36萬噸跌幅超半,這也推高了單一交易商在整個庫存中的占比。
“雖然從去年年初開始,市場上關于銅供應過剩的說法一直存在,但直到今天為止,這種情況尚未出現。整體的庫存水平仍然較低,經濟數據逐漸向好,金屬市場氣氛也逐漸好轉。目前市場可能是區間波動的上升階段。”付鵬江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