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鈑金行業網】美國貿易代表邁克爾·弗羅曼(Michael Froman)在一份聲明中說:“美國對暫停信息技術協議擴圍談判感到非常失望。”聲明稱,參與談判的多方代表認為中國的立場導致現階段不可能出現進展。
不過在三個月前,時任美國代理貿易代表德梅特里奧斯·馬蘭蒂斯在印尼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貿易部長會議期間與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的會晤中曾對中方的努力表示肯定。他當時贊賞中方參與ITA談判的努力,歡迎中方提出初步產品清單。高虎城則回應,ITA擴圍談判應有助于促進全球信息技術產品貿易和中國信息產業發展,中方愿推動ITA擴圍談判盡早達成協議。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18日對本報表示,美方的表態是其在國際貿易談判中的通常做法,可被視為一種談判技巧。
信息技術協議于1997年4月生效,最初簽署方為29個,其成員規模如今已經增加到76個,覆蓋了全球信息技術產品97%的貿易規模。中國在加入WTO談判中承諾加入該協定。該協議生效16年來,產品目錄幾乎沒有任何變化。
現行的信息技術協議免除了多項高科技產品的關稅,其范圍覆蓋了計算機設備和零件、通信設備、半導體設備和零件、軟件、科學儀器等6類產品。
去年,20多個ITA成員同意就這一協議的擴圍舉行談判。談判內容主要集中在擴大ITA覆蓋產品范圍;增加ITA成員,推動包括巴西、墨西哥、智利和南非這些主要IT市場的加入;就非關稅壁壘制定非約束性的原則。ITA擴圍后預計將覆蓋平板顯示器、揚聲器、耳機等新一代科技產品。中國在其中提議的產品清單主要涉及視聽產品。
本周在日內瓦舉行的談判原本希望就擴圍后的ITA最終覆蓋范圍達成共識。談判方列出了256項新增覆蓋項目,各方提交了希望被排除在產品清單之外的敏感產品以及對它們的處理方式。
“擴圍談判是在ITA原有基礎上的第二次開放。”宋泓說。他認為中方的立場即便在某些領域存在對一些國內企業發展的考慮,也不會成為這一談判的主要反對者。在他看來,和世界貿易組織中的多領域談判不同,單一部門談判的難度在于在一個產業競爭力的強弱一目了然,不像在多領域談判中還可以在不同領域進行平衡。
“我們的開放要與國內企業的能力和競爭力適應,不能為了開放而開放。”宋泓說。他認為在開放的過程既要考慮到消費者也需要考慮到生產者的利益。
并非所有的ITA成員都參與了本次ITA擴圍談判。印度是ITA第一批締約方,在對加入ITA成果參與評估以后,印度政府在今年年初表示,將不參與ITA擴圍談判,因為此輪談判涉及一些敏感消費類電子產品零關稅。